新闻内容
栽好梧桐引凤来——乐平市移民工作纪实
10月13日,乐平市高家镇偏远山村西源坞村山塘湾水库旁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几台挖机嗡鸣,不停地紧张作业;农民汗流浃背,吹响劳动的号子......这座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修建的山塘水库曾经沉寂多时,今天终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建设重点。想到这项富民工程终于“尘埃落定”,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西源坞村属“两江迁赣”纯移民村,余贤恩,原浙江千岛湖五星大队山路村村民。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自己两岁时随父辈移民到西源坞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孩提时属于自己的浙江记忆日渐稀疏了,留下的只是扎根西源坞村的居家创业故事。余贤恩说,在移民惠民政策的帮助下,他和村民的日子正如雨后的春笋“节节高”呢!这不,水库年久失修了,蓄不住水了。每到夏天,村里430多位村民家的近300亩良田就得“喝渴”!今年的特大干旱,更给这个移民新村村民带来“重创”——大面积农作物绝收。干旱、山洪等成为影响村民们收成的最大“瓶颈”。有困难找组织,对这个移民新村的村民来说,乐平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成为他们“最直接的靠山”。要知道,这门“远亲”先后为村里的“整村推进”做过大量工作,早已赢得了群众的依赖。“从杨家边到西源坞近6里的水泥路在扶贫和移民办的关心下修好了,这已经成为村民们进出的‘康庄大道’。水库告急,我们又找到了扶贫移民办。”现年70多岁的村民童绍乐说。经过实地调研和仔细察看后,该办决定安排资金对该水库进行维修,以解移民们的燃眉之急。“工程总投资要12万多元,水库加高加固后库容量可达7万立方米,300余亩稻田的耕种再也没了后顾之忧了。”余贤恩说。村民陈炳林现承包了80多亩闲田,今年夏天特大干旱时他是又累又急,自费投入四万多元买来柴油机抽水,天天还得钻进山沟里找水源。如果水库再没水的话,他不得不放弃全家人的“种田致富梦”。“久旱逢甘霖”,正当他近乎绝望时,乐平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的同志们来了,陈炳林看到了希望,感觉自己离梦想更近了。
与余贤恩、陈炳林一样把希望和幸福写在脸上的还有高家镇杨家边村村民。这个幸福水库和大口坞水库的移民村如今在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的直接帮扶下,已经有了属于自己致富增收的移民产业了。位于乐德公路沿线的杨家边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下辖两个自然村,人口1560人,有山林面积3500余亩。为帮助这个移民示范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乐平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立足该村村情,鼓励村民们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建设300亩药食两用黄桅子种植示范基地。11月中旬,天气萧瑟。但在基地,记者看到一望无垠的黄桅子黄绿相间,在初冬雨水的点缀下,色泽丰盈绿意盎然。村民王业根告诉记者,首批80亩黄桅子早在2月份就种好了,现在只管培育、施肥
,2015年就可以有收成了。采访中,乐平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30余万元移民产业扶持资金的支持,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他们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移)民增收。目前,在扶贫移民政策的推动下,“两江迁赣”移民村洪岩镇农科所罗家洲村已成为江西省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所在地(村),名口镇上南岸村联发生猪养殖等项目先后建成。移民产业基地的建设运营极大地推动了乐平移民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村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