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愚公”汪乾东的幸福生活
古稀之年的他没有完全沉浸在天伦之乐中,而是在一千多亩的荒山中纵情开拓;一辈子与林木结缘,在掘得“第一桶金”后,由于难以割舍对树木的葱绿挚爱,他仍然寄情山林,勤劳地纺织着自己的下一个绿色梦想......汪乾东老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山林的寄托,有晚辈们的敬重和家庭和谐带来的精神支持。当然,他更是知足的,“善因善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可以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原来,汪乾东老人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独特的勤劳智慧人生。
和木结缘
近日,汪乾东老人由于造林成绩突出被省林业厅安排到庐山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疗养。当兴致勃勃地爬上海拨2800多米高的五老峰时,他兴奋和喜悦交织。当晚,在与家人的电话中,老人兴奋地谈起了自己的切身感受,言语中流露被认同的无比喜悦和只争朝夕的激情。“来疗养的都是全省林业系统的造林模范,可以跟同行学习学习,这是个机遇。”汪乾东说。
现年七十岁的他,本是乐港镇港口村村民,一辈子从事木材经营与加工,在乐平当地声名远扬。知道他的人都说,老汪人缘好,通过诚信经营赚了不少钱。按说现已届古稀之年了,该好好享受清福了吧。可老人闲不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与木头结缘,还真放不下呢!2000年,在经营林木的同时,汪乾东敏锐地捕捉到国家鼓励造林释放出的利好消息,决定到广阔山林中再干出一番业绩,这就有了他的山上再造之旅,也就有了与浯口镇韩塘村委会石明村结善缘的佳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汪乾东在朋友介绍下来到石明村。在穿林爬山中,他得知该村山林资源禀赋好,苦于一直没人开发,大多处于半荒芜状态,这给村级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一笔写不出两个汪字”,石明村人的厚道、勤劳令老人动了心,“天时、地利、人和,何不在这里承包荒山,搞林业开发?”与镇村干部交流后,大家一致支持他,欢迎他的到来。然而,此时家人的顾虑却如一层薄雾蒙在心间,“‘口头人’到山里造林带不到东西来的,再说二三十年回本,到时您老......”话没说完,总之就是担心投工投钱周期太长,不划算,希望老人不要意气用事。从委婉的话语中,汪乾东读懂了家人的关爱和担忧。但看到眼前成片的山荒芜汪乾东觉得可惜,他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它披上绿装。反正造好了林,树总会栽上,生态总会好,其他的就不多想了。干就干吧!
与林厮守
从在山上种上第一株湿地松苗开始,汪乾东就开始扎根在石明了。每天5:20起床,赶到石明村也就6:00左右,一年365天,除了正月初三去老岳母家看看,几乎天天如此,风雨无阻。村里老主任汪胜水家是汪乾东的“客家”,一住就是十多年。承包山林要与村民签合同,交往中,村民们早已把勤劳、厚道的汪乾东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他们全都支持他,渐渐地,1620多亩山林成片了,湿地松、枫树、和树等逶迤绵延开来,成了石明村一道道绿色的天然屏障。
“村民们非常支持,就算偶发山火,只要铜锣一响,就拨起腿往山上跑,担当义务灭火员。现在好了,镇里又为我们配备了相关灭火器材和打火火把等,有村民支持,有器材武装,小山火再也不用发愁了。”汪乾东自信地说。“十多年过去了,在路上这样来回在往返,还要不断投入,您就没打过退堂鼓吗?”记者问。“爬上山,回头看看满眼的绿,心里凉快!再苦再累也值得!”
赠人玫瑰
说这话时,汪乾东老人的幸福写在脸上,言语中的自信和豪迈是那么从容。是啊!石明村给他晚年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他自然也应该给石明村民一个响亮的回答,“我也是石明的一员!”新农村建设中,他捐水泥修学校操场,捐钱修村里的明沟,捐资建村里的水泥路。一辈子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的他,格外珍惜“名誉会长”这个头衔,用他的话来说,“跌不起股哇!”去年,村里新农村建设受到镇里的嘉奖,造林奖励4000元现钱,老人二话没说就捐给了村里。“现在我的目标是村里的路修到哪里,花就种到哪里。”如今,在汪乾东的带领下,石明村村民正迈步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80多岁的村民柴水秀长年拄着拐杖,一直以来,由于村里的路不好走,根本不敢出门。现在好了,路好了,还要修路灯,老人出门都不要拐杖了。遇到汪乾东他径直拉着他的手直夸道,“你真是一个大好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好人缘为他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村民的认可更令汪乾东乐在其中。“一天最多的时候有107个人上山做事,当天把村民们的工资结算清楚,人家那么辛苦,不能让老实干事的人吃亏。”一直以来,正是坚持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村民受委曲的原则,汪乾东也就赢得了村民的爱戴。
说起家庭,老汪的幸福难以自抑。三个儿子,大儿子从事建筑开发,二儿子卖建材,做木材生意,三儿子在单位上班。大家没有分成小家,儿子赚的钱全部交给汪乾东支配。老汪说,十多年投到山上的钱数不清了,但令他欣慰的是,有老伴的理解和儿孙们的孝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谅互让让感觉特有奔头。“不知老之将至”,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成员的和谐共处,这些都是汪乾东老人旺盛精力的动力,他说,赶上好时代,真想再活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