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永远并不远——“大舜号”海难七周年祭
来源:乐平网 类别:晓曦视界 添加时间:2008/11/10
历史终于滑入了另一个世纪的快车道,弹指间世纪初年又到了年关。说起来,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发生的“大舜号”海难距离我们已七周年了吧。沾满指印的日历早被磨擦得起了褶皱,然而灾难却以其巨大的穿透力痛彻我们的心扉。虽说这种跨越千年的记忆看似漫长,但它仅仅是七百多个日夜的鲜活存在,其实又不远。况且,那种寰宇的哀容和愤容又清晰如昨。
烟台与大连属邻岸海域的短程航线,海难的结果却是长时间的待缓时间和三百一十二人坠海,二十二人生还的渺小比例,仅仅是一夜之间,二百九十人的生命被洗劫一空。记得沉船时有媒体报道,一男子与临危的妻子一直用手机通话,直到亲人被大海吞没。电磁波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做生与死的信使,一边是虚脱的与死者别;一边是绝望的与生者决。冰海沉船的海难被《泰坦尼克号》演绎成绝世凄美的爱情传说,自然它带给观众的是衣襟带泪和卖座率的空前。死难者亲人的疾厉低啸,悲烈嘶昂无不是求证生而不得的枯败。面对被劫掠生命的最真实过程,我们不禁惊叹灵魂被放逐的孤立和悲怆。
也许,太阳依然东升日落,在它的暖洋洋的熏陶中我们甚至还可以悠然地闻到它的香味。海难过去了,航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在这海难的祭日,我们更应凭吊逝者的亡灵和抚慰死难者家属的心灵。曾经给我们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七月七日被设成纪念日,是因为它铭刻下了太多的个体生命的被屈辱。“大舜号”沉没了,两周年之祭时我们应该把关注倾向于二百九十位亡灵的家属。虽说,死者死矣,生者生,但淡漠悲剧无异于给下一出悲剧提供了预演的舞台。记起岳建一先生《希望在于民间文本》中说及的,“死亡只是消亡人的肉体,遗忘则是消灭人的灵魂,是一种比肉体死亡更为深刻的死亡”。(二零零一年第六期《书屋》)
灾难不容量化,更不容忘却。“大舜号”海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二百九十这个数量的记忆,应当是二百九十个家庭灾难的浓缩。但是,在动物属性渐渐远离人类的文明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回避一些逞事之徒的兽性之举。美国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快两个月,“流泪眼观流泪汉”,我们备觉凄然。
所幸,愤怒与谴责之声足以把他们淹没。况且对文明的悍卫已发出令他们畏缩的强音。然而,痛定思痛终不是脚后之尘,因为生与死仅一念之间。追思死也好,尊重生也罢,毕竟永远并不远。
烟台与大连属邻岸海域的短程航线,海难的结果却是长时间的待缓时间和三百一十二人坠海,二十二人生还的渺小比例,仅仅是一夜之间,二百九十人的生命被洗劫一空。记得沉船时有媒体报道,一男子与临危的妻子一直用手机通话,直到亲人被大海吞没。电磁波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做生与死的信使,一边是虚脱的与死者别;一边是绝望的与生者决。冰海沉船的海难被《泰坦尼克号》演绎成绝世凄美的爱情传说,自然它带给观众的是衣襟带泪和卖座率的空前。死难者亲人的疾厉低啸,悲烈嘶昂无不是求证生而不得的枯败。面对被劫掠生命的最真实过程,我们不禁惊叹灵魂被放逐的孤立和悲怆。
也许,太阳依然东升日落,在它的暖洋洋的熏陶中我们甚至还可以悠然地闻到它的香味。海难过去了,航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在这海难的祭日,我们更应凭吊逝者的亡灵和抚慰死难者家属的心灵。曾经给我们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七月七日被设成纪念日,是因为它铭刻下了太多的个体生命的被屈辱。“大舜号”沉没了,两周年之祭时我们应该把关注倾向于二百九十位亡灵的家属。虽说,死者死矣,生者生,但淡漠悲剧无异于给下一出悲剧提供了预演的舞台。记起岳建一先生《希望在于民间文本》中说及的,“死亡只是消亡人的肉体,遗忘则是消灭人的灵魂,是一种比肉体死亡更为深刻的死亡”。(二零零一年第六期《书屋》)
灾难不容量化,更不容忘却。“大舜号”海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二百九十这个数量的记忆,应当是二百九十个家庭灾难的浓缩。但是,在动物属性渐渐远离人类的文明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回避一些逞事之徒的兽性之举。美国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快两个月,“流泪眼观流泪汉”,我们备觉凄然。
所幸,愤怒与谴责之声足以把他们淹没。况且对文明的悍卫已发出令他们畏缩的强音。然而,痛定思痛终不是脚后之尘,因为生与死仅一念之间。追思死也好,尊重生也罢,毕竟永远并不远。